正在加载时间... 加入收藏| 返回所网| 联系方式
当前所在位置:首页 > 博士后风采 > 我的博士后之路
我的博士后之路-刘永福
时间:2015-12-10 字体大小:

20131117日,第一次来到宁波,至今已经将近两年的时间。两年的博士后工作即将结束,却是自己第一次梳理曾经走过的博士后之路。

20131117日,虽然是我第一次来到宁波,来到宁波材料所。而早在201211月的时候,就已经和宁波材料所有联系。20126月我从中科院长春光机所博士毕业之后,进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第九研究院第七七一所工作。这是个军工单位,虽然也是研究所,但和我曾经呆过的中科院研究所的环境截然不同。这里独特的军事化管理模式和工作环境,逐渐让我发现,我对这里环境的不适应。为了重新回到原来的科研环境,在201211月份开始与宁波材料所蒋俊研究员联系。

20131117日下午,在宁波火车东站的研究生同学已经等候多时。出站后,在同学的带领下来到了宁波材料所。这天是周日,在所的人并不多。联系上徐静涛副研究员后,参观了所里的环境以及我们光电功能材料与器件团队的新实验室。这里齐全的实验设备、测试条件和具有前景的研究方向吸引着我,安静的自然环境就像曾经的长春光机所,仿佛回到了过去。

20131118日上午,是我参加面试的时间。此时第一次见到蒋俊研究员和江浩川研究员。上午的面试感觉很轻松,结束之后回到西安,两周之后收到了面试通过的结果。能够再次回到中科院研究所,我感觉很荣幸。在完成七七一所仍承担的科研工作,我放弃了单位分配的房子和优厚的待遇,在交了一笔不小数目的违约金之后,最终来到了宁波材料所。

    转眼间两年的博士后即将结束。在这期间,随着团队的发展、完善、壮大,也实现了个人的能力的提升。在这里首先感谢我们团队蒋老师和江老师,能够给我这次机会,让我重新加入中科院的大家庭,加入我们光电团队。感谢两位老师提供的过硬的实验平台和宽松的学术氛围;感谢两位老师长期以来对我研究方向、工作的支持以及生活上的关怀,尤其是蒋老师,对我爱人找工作的帮助。他们不仅支持我的研究兴趣,给我自由成长的空间,同时也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,给我提供全面发展的机会。

两年期间,我的科研能力也得到提升,不仅作为核心成员参与了团队的工信部稀土产业专项、国家科技支撑项目、宁波市科技创新团队等多项重大课题,同时还作为项目负责人,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、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和一等资助、宁波市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。在这里感谢国家基金委、中国博士后基金会、宁波市科技局对我的信任与支持。感谢材料所张立毅、赵琼老师及光电团队成员对项目申报工作的支持与帮助。

感谢张长华、张建新两位硕士研究生,在实验、测试工作中的大力付出。在协助团队指导这两位硕士研究生的同时,自己的能力也得到了提升,实现了共同进步。感谢团队的每一位成员,营造了一个和谐的团队环境。

2014214日,这天是情人节,也是我在宁波材料所工作的第一天。回首过往之处,既有欢愉也有萧瑟。在这里感谢我的爱人王紫霏,无论是在西安还是宁波,对我不离不弃的陪伴,对我工作全心全意的理解与支持,对我生活的照顾。感谢我远在千里之外的父母、岳父、岳母,对我工作的支持理解,对远方的儿女不能在身边尽孝的谅解。

    从宁波走出的王阳明,在龙场的石棺中,格物、明志,最终成为一代鸿儒。“三十而立立何处,千里龙场冷石棺。此出再无归还日,却如日月照青山。”回首自己年初写下的诗句,走进宁波,这里必将成为我人生的新起点。
 
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刘永福 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2015113 宁波材料所

 打印本文本   |    收藏本文   |    回到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