正在加载时间... 加入收藏| 返回所网| 联系方式
当前所在位置:首页 > 博士后风采 > 我的博士后之路
我的博士后之路-在产学研结合的道路中成长
时间:2014-11-14 字体大小:

随记

荀子曰:知之而不行,虽敦必困。这两句大意是:懂得许多道理却不付诸实践,虽然知识很丰厚,也必将遇到困厄。这名句言体现了荀子的“知行”观。在现实社会生活中,“知”很重要,无“知”就没有人类文明,但“知”并不是目的,“知”是为了“用”、“知”而不会用,不能付诸实践,再丰富的知识也无用,尤其在如今科技高度发展的今天,知识能够促进生产力的发展,而高度发展生产力同样能够反哺知识,丰富更多的理论体系。这种强调知行统一,学以致用的观点,我深有同感。

201210月毕业于东华大学,由于家在宁波的原因,加上中科院浓厚的科研氛围,让我踏上了这段难忘的博士后之路。

 

第一话 选择

刚入所,与导师吴爱国研究员的交流中,了解到我们课题组正在与宁波天衡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开发一个MRI造影药剂的项目,该项目投资300万人民币,成立一个纳米医学造影材料实验室,目的就是推动MRI造影药剂的研发。由于我的科研背景,吴老师想让我主要负责该项目的实施。鉴于材料所“将知识转化为生产力,推动地方经济发展”的发展理念,我最终确定了我博士后的之路,走上产业化的阳光大道,这也将预示着我不会同多数博士后一样,在实验室内鼓捣各类试剂,在SCI 杂志中挥洒英文天赋,而更多的,是在某个制药车间里汗如雨下。

 

第二话 知易行难

出乎我的意料,产业化之路绝对比一般的科研更苦,更累,也更难走。最初实验室内的小试,就让我无比沮丧。什么叫产业化?就是要将理论上可行的样品通过大规模生产出来,加之包装之后以商品的形式销售出去。天呢,这得多难?当时我这样想到。这可不同于一般的SCI paper一样,只要关注研究方法是否有创新性?研究思路是否有新颖性?所制材料性能是否有效?而其他包括安全性、实用性、性价比以及扩大化生产的可行性都不需要论证;而我们的产业化项目更注重实践生产,更多的是考虑生产成本和工艺的简化等,尤其像该项目所要研发的造影药剂,它属于医药类产品,新药申报的程序更增加了产业化的难度。

万事开头难,我只能这样安慰自己。就这样,我踏上了产业化之路。根据医药类产业化的思路,制备方法不要求创新性,更看重的是其合理性与制备成本,同时还要确保每批次产品制备的可控性。因此,即使是在实验室内的小试生产,也要遵循考虑到放大化生产的一些问题。由于是仿制药项目,药品的原料药,化学结构,用量及有效性都应与原研药相仿或更好。于是我开始了大规模的调研任务,查询过近百篇相关专利,下载过上百篇相关文献,什么google啊,百度啊,能用的都用上了,功夫不负有心人,终于让我查到了我想要的几乎所有资料,这里还要感谢天衡药业的崔正华所长,很多有用的信息是通过她的关系得到的保密资料。

做到中试生产后,每天工作的地点已经从实验室换到了天衡药业的原料药车间,而实验用具也从200 mL的烧瓶烧杯变成了5-20L的反应釜。正是由于扩大化的中试生产,才让我知道原来几百毫升内的化学反应,和几升几十升的反应是不一样的,同样的实验参数,同样的操作条件,在几百毫升烧杯内能成功,但却无法在大型反应釜内重现。书本里、文献中、专利上的知识无法直接运用到生产实践中。而此时,最有效的方法只有通过无数次的摸索,无数次的尝试,在实践生产中寻找到最佳的契合点。

知易行难,当你无法利用知识解决问题时,不妨亲力亲为,在实践中积累经验,知识加上经验才能更好的促进生产力的发展。

 

第三话 回顾与感悟

    年的博后生涯,给了我太多的感悟。由于做产业化的缘故,更多地是泡在生产车间内挥汗,而没能发表一篇像样的文章,没有文章,也就跟项目、基金绝缘,心底里常常会有空落落的感觉。但同时,我也学会了很多,锻炼了很多。例如学会了如何与不同的人交流,上到公司经理,公司财务主任、下到车间职工;也让我学会了如何有效地利用已有的知识,结合相应的经验对各项技术进行转移转化;也让我学到了如何去申报新药;而最重要的,是让我学会了如何去直面苦难,磨练自己的心态。阳光总在风雨后,我想,通过自己的努力,厚积薄发,我定会成功的。嗯,一定是这样。

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纳米事业部 陈天翔

 打印本文本   |    收藏本文   |    回到顶部